成功嶺12天,有人享受天堂班的生活,有人處在地獄。
很幸運地我被編到有天堂12中之稱的「第十二中隊」。
洞六洞洞,部隊起床,這是每天聽到的第一句話。
在部隊中不求表現突出,只求不要成為隊伍中的害群之馬。
徵選是這12天中最重要的大事,先徵選才會進行期末鑑測。
我一開始覺得很奇怪,後來發現原來徵選時跟你的期末成績沒有關係。
期末成績真正會影響的是你下單位分發時的結果。
那麼,替代役男甄選看的是甚麼哩??
- 學歷
博士>碩士>學士>高中。
不看學校,只看畢業證書。哪怕你是海龜學歷,同樣必須跟同學歷的人競爭。
擁有博士學位根本就是無敵星,基本上是躺著選上。以我們這梯為例,只有8個博士,環保役、社會役任你挑。但是,碩士生核計有480人(整梯約有1300人),幾乎占了一半,競爭非常激烈,相對比較輕鬆的職缺都要抽籤決定。
- 證照
以本梯為例,選教育役的人都有教師證,認證不認人,請記得戴上你的教師證。另外,有英語成績的話(全民英檢、雅思、托福)也記得準備,因為遇到同順位的狀況,比較基準有可能是英檢成績。如果有office軟體證照的人,也記得要帶。本梯有一個名額,就需要這樣的證照。
- 公務人員考試
不管你是普考還是高考,有通過也要記得帶證明有通過。通常都會排第一順位(如:高等法院的役別、退輔會的役別等)。
- 競賽得獎證明
有一些缺額需要全國比賽的經驗,例如本梯有一個缺額是南投行政役,名額只有一個,需要動畫方面的技能,通常是由具備全國比賽的人拿到這個位置。
- 徵選總共分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(8:30開始,9:50結束): 社會役、教育役、環保役等缺都會滿。(幹訓班也會滿)
第二階段(10點多): 只剩警察役、消防役、海巡署的役別。
第三階段(徵選後一至兩天)
最好的情況下是在第一階段就選上,會進第二階段大部分都是第一階段抽籤沒中。
對於一般碩士生來說(非特殊專長),如何選擇役別呢?
我當時的選擇是: 移民署(約30名) >>社家福社會役(約170名)>>退輔會社會役(78名) >>高等法院行政(約30名)>>勤務役男(留守成功嶺)
我選擇的標準:
- 是否正常上下班。
- 有時間念自己的書。
- 放假是否彈性。
- 當地物價水平高低。
在甄選之前其實可以偷偷探聽大家想要去哪個役別。可以發現很多海龜的學生都想去移民署。移民署的工作相對有趣,可以接觸到外籍旅客、新住民等(甄選單上的說明,實際上不清楚),有要求一定的語言能力。後來我退而求其次選了社家福社會役,名額多中獎率高。其實,那陣子一直在社家福、退輔會以及勤務役男在猶豫。
- 社家福社會役: 名額多中籤率高,但是雷缺變數很大,時好時壞。照顧的範圍小孩、老人到弱勢都有。缺額全台都有,按戶籍地分發。
- 退輔會社會役: 名額普通,但是雷缺變數較小,照顧以榮民榮眷為主。缺額分佈全台都有,包含離島。
- 勤務役男: 可以省錢 + 離家近 + 榮譽假無上限+ 有機會挑戰當分隊長加薪。
題外話:
12中隊(臺中中隊)很容易被隊上的區隊長、分隊長洗腦留守成功嶺。
當時有班本部的人私下來招人面試。聽說是蠻涼的單位(不用接受幹訓),於是乎,吸引很多的同袍想留成功嶺。班本部也順利地找到他們想要的人選,答應他們在甄選當天直接到幹訓班報到。往年幹訓班也會找一部分人當勤務役男(不用接受幹訓),薪資跟一般替代役一樣,但是不用帶新人。甄選當天單位長官橋不攏,他們官方說法是幹訓人手不夠,全部的人(包含勤務役男、班本部屬意人選)全部都要接受幹訓。幹訓被淘汰的才可以轉勤務役男。當時,確實引起不少風波。同袍認為與當時的說法有落差,因此,決意提起申訴。索性,最後長官有妥協,按照原本的作法執行。想轉幹部的人才需要接受幹部訓練。上課時曾說替代役遇到權益受損時,可以提起申訴,但是一旦提出來,上面給人的感覺是不以為意,普遍認為我們這群人無法吃苦受嚴格訓練,只想走輕鬆的路。我不否認確實有一部分的同袍有這種心態,既然如此,當初就要說明清楚,讓大家在選擇前思考是否真的願意選擇這個職缺,而不是事後用這種的態度處理問題。
第一階段8:30開始,我被帶到社家福攤位,接近2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,但是,10分鐘後我就跑去退輔會的攤位。在一階結束前,退輔會攤位人數一直在80附近。這段時間真的非常難熬,大家都在祈禱不要有人再來退輔會,多一人代表需要多一次抽籤,最後,一來一往人數落在88人,在大家的共識下,決定抽走10位同袍。第一次深刻地覺得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一個人手上,被抽中的人只好默默離開,最後,78人名單出爐,很幸運地我被留下來了,全部都是碩士生。(ps役政署早該把這種制度電腦化,費時又麻煩。)